說到肝病,老百姓想到的是乙肝、丙肝、脂肪肝、酒精肝。但事實上肝病可不僅僅包括這些。
今日讓小編給大家講一下另外一種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指在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機體自身免疫系統紊亂,導致免疫細胞攻擊自身肝臟,以肝臟損傷導致肝功能異常為主要表現的一類肝臟疾病。它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
它是肝病中一種特殊類型,起病隱匿,等到發現的時候多數已伴發肝硬化,甚至發展到肝硬化失代償期。近年來,我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發病率也呈上升超勢。
什么人容易患自身免疫性肝病?
它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但大部分患者年齡大于40歲。女性患者發病率明顯高于男性。通常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干燥綜合征、類風濕性關節炎、橋本甲狀腺炎、炎癥性腸病等)、自身免疫性肝病家族史的患者更易出現自身免疫性肝病。
有什么臨床表現?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多數患者起病隱匿,早期通常因無癥狀而不易被發現,病情進展后可出現乏力、嗜睡、皮膚瘙癢、食欲減退、黃疸(皮膚、鞏膜黃染)、肝脾腫大、腹水等癥狀體征。
如何發現它?
通常作為肝功能異常首診的患者,首先排除肝炎病毒感染及酒精等因素造成的肝損傷,再結合臨床表現、生化檢查、影像學檢查和肝臟組織病理活檢進行綜合分析后才能得出診斷。常見的檢查手段有自身抗體及免疫球蛋白檢測、MR等,肝組織活檢對診斷自身免疫性肝病至關重要。
好了,本期的健康課堂就到這了,如果身感不適,請盡快就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