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熱,聽著名字挺可愛,實際上,這是一個讓人防不勝防的傳染病,最近就有人中招了!
患者嚴大爺,平時身體一直很好。可是最近突然出現發熱、全身乏力、咳嗽的情況。一般人碰到這情況都會以為是勞累過度、或是感冒了,所以他也沒當回事,但休息1周后身體狀況并沒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嚴重了,遂來到市一醫院經開區院區呼吸內科就診,章秀副主任醫師接診后發現嚴大爺臨床癥狀既像傷寒又像肺炎,追問病史這才知道,原來嚴大爺曾在發病前10天左右宰殺鴿子并食用。通過完善相關檢查、支氣管鏡檢查灌洗送檢后,確診為“鸚鵡熱支原體肺炎”,目前經過規范治療嚴大爺已康復出院。
傳播鸚鵡熱的不只是鸚鵡 鸚鵡熱之所以得名,是因為早期被發現的患者中都接觸過鸚鵡,所以這種疾病又被稱為鸚鵡熱。這是由鸚鵡熱衣原體引起,并可以在鳥類和家禽之間進行傳播,不只是鸚鵡,其他鳥類如鴿子、雞、鴨等也可以成為傳播的載體,并可以傳播給哺乳動物比如豬、牛、羊等,也能傳染給人類。
“鸚鵡熱”的發病率不高,臨床表現該病起病緩慢,感染了鸚鵡熱衣原體后,具有7-15天的潛伏期,最短的是3天發病,最長的可達45天?;颊邥霈F發熱、頭痛并伴明顯肌痛(常見于背頸部)癥狀,體溫逐漸升高,三、四天后可超過40℃。1周左右出現咳嗽、咳少量黏痰或血性痰、呼吸困難等肺炎表現。
如何預防鸚鵡熱?
預防鸚鵡熱,就要做到和病禽或病鳥等不接觸,平時沒有必要不去靠近鳥與禽類。家禽飼養人員、動物園禽類飼養員、寵物店工作人員、養鳥愛好者要意識到自己是高危人群,一旦發現有鴿子等鳥類、家禽突然地死亡,或者出現嗜睡、厭食、羽毛褶皺、腹瀉等現象,及時上報、及時處理、聯系當地獸醫,做好籠子和周圍環境的消毒殺菌工作,不能私自宰殺。
一旦出現相關的臨床癥狀,要及時就醫,清楚明白地向醫生告知與禽鳥類接觸的信息,以供醫生篩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