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時代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健康的需求和疾病的防范意識不斷增強,近年來,因幽門螺桿菌(Hp)感染而就診的患者明顯上升,然而,很多人對幽門螺桿菌了解不夠全面、存在誤區,因而會產生焦慮、恐懼的情緒。
近期,我院檢驗科新開展了幽門螺桿菌分型檢測,為患者和臨床科室提供是否需要治療的科學依據,減少抗生素耐藥情況的發生。
一、什么是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一種常見的微需氧細菌,是目前所知能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主要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人類是其唯一的宿主和傳染源。
根據最新的研究數據表明,幽門螺桿菌的全球感染率超過50%,而我國約為59%,這與居住條件、經濟條件與區域因素直接相關。約15%左右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可出現消化道潰瘍,在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中,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高達90%以上。
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將幽門螺桿菌定義為Ⅰ類致癌因子。2021年12月21日,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最新發布的第15版致癌物報告,將幽門螺桿菌列為明確致癌物。
二、幽門螺桿菌的特點
1.感染人數多:由于口對口的傳播途徑,幽門螺桿菌在我國將近8億人口感染。
2.治療難:目前臨床共識推薦的四聯療法,必須2種抗生素加上PPI+鉍劑聯合使用14天,根除率雖達80%-90%,但仍然存在個體差異。
3.實際治病率低:通過傳統“吹氣”檢測出幽門螺桿菌為陽性的患者大部分本身沒有癥狀,對于臨床治療存在疑問。
因此目前臨床存在的問題是我們國家一半以上人口檢測都是陽性,而且很多人也沒有癥狀,如果陽性都需要根除,不僅會給患者造成經濟負擔及用藥困擾,還會造成抗生素濫用,也是醫療資源的浪費。
三、為什么要做幽門螺桿菌分型檢測?
Hp的毒力其實也有“強弱”之分,I型Hp比Ⅱ型有更強的致病力,關鍵要找出真正需要根除的Hp元兇與真正需要治療Hp感染的宿主,以實施個性化精準治療。
四、幽門螺桿菌抗體分型檢測技術 幽門桿菌抗體分型檢測可以確定所感染的Hp是否會導致疾病。如果檢測出空胞毒素、細胞毒素、尿素酶是陽性,則反映胃內感染的是致病的Hp,感染者就需要按照規范的治療方案進行根治。 目前國內通常使用三聯或四聯抗生素進行治療。若感染的是非致病Hp,則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畢竟抗生素對人體傷害較大。 此項檢測有助于臨床醫生根據分型選擇最佳治療方案,使一大部分感染者免除不必要的治療,避免抗生素過度使用,減少細菌耐藥性的產生。 五、幽門螺桿菌抗體血清學分型 通過抽血來檢測CagA(細胞毒素)、VacA(空泡毒素)和尿素酶等多種幽門螺桿菌抗體,它敏感性高,特異性強,方便快速,無需空腹檢查,不受年齡、孕期、藥物等的干擾。 對于健康體檢人群開展分型檢測,能更早期更精準判斷需要干預的人群,有效提示胃癌高發人群,減少不必要的恐慌,有助于節約社會資源,達到提高國民身體素質的目的。 六、哪些人群需要進行幽門螺桿菌的分型檢測? 有下列臨床特征的人群建議進行檢測: 1.胃脹、胃痛等消化不良癥狀,對癥治療無效者; 2.糜爛、出血、萎縮性胃炎、異型增生、腸化生者; 3.胃十二指腸潰瘍,無論是否有癥狀或并發癥者; 4.胃癌家族史、或胃癌切除手術后者。 七、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