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yī)院人來人往的門診大廳,導診臺始終是最為繁忙的“第一站”。而區(qū)人民醫(yī)院護士長汪敏,在這個看似平凡的崗位上一守就是十年。十年來,她用腳步走遍門診的每個角落,用聲音傳遞溫暖與安心,更以“待病人如親人”的真心,成為無數(shù)患者就醫(yī)路上那盞明亮的“暖心燈塔”。
每天清晨,汪敏總是提前半小時到崗,趕在開診前檢查導診設備、梳理當天就診高峰、叮囑年輕護士特別關注老年及行動不便的患者——這些細微卻關鍵的準備工作,她一堅持就是整整十年。面對不熟悉自助掛號機的老人,她會俯身貼近,一步步耐心指導,從選擇科室到確認信息,仿佛在照顧自己的家人;遇到突發(fā)不適的患者,她總能第一時間沖上前,柔聲安撫“別擔心,有我在”,同時迅速聯(lián)系急診、推來平車,動作干練又不失溫情。
去年夏天,一位獨居老人因頭暈前來就診,子女不在身邊,連繳費單都看不明白。汪敏見狀,主動接過老人的就診資料,全程陪同完成抽血、CT等檢查,還將結果和用藥說明逐條念給他聽。擔心老人記不清,她又用大號字體寫下注意事項,并附上自己的聯(lián)系方式:“大爺,要是忘了怎么吃藥,或者不舒服,隨時打我電話。”后來復診時,老人特意帶來一袋自家種的橘子,緊緊拉著汪敏的手說:“姑娘,你比我親閨女還貼心!”這樣的溫情片段,在汪敏十年的導診工作中,早已屢見不鮮。
面對患者的感謝,汪敏常說:“導診不僅是引路,更是暖心。患者帶著焦慮來到醫(yī)院,我們多一分耐心,他們就少一分慌亂;多一分關心,他們就多一分安心。”十年間,她牽頭在導診臺設立了“便民服務角”,備齊老花鏡、輪椅、雨傘和應急藥品;針對上班族就診不便的問題,她又協(xié)調推出了“周末導診延時服務”。
從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從青澀護士到沉穩(wěn)干練的護士長,汪敏將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年,全部奉獻給了導診崗位。她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用日復一日的堅守、一點一滴的溫暖,將“親人般的關懷”融入每一次服務之中,讓醫(yī)院多了一份溫度,讓患者的就醫(yī)之路少了一份坎坷——這正是汪敏,一位平凡的導診護士長,用十年光陰所詮釋的“醫(yī)者仁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