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29日是世界心臟日(World Heart Day),由世界心臟聯盟于1999年發(fā)起,旨在全球范圍內提升公眾對心血管健康的關注,推動心臟病與腦卒中的預防和控制。2025年9月29日是第26個世界心臟日,其主題為"Don't miss a beat",中文命名為“律動不息”。
這一主題寓意深刻:每一次心跳都承載著生命的活力。我們不能因忽視健康而“錯過節(jié)拍”,更應主動守護心血管系統(tǒng),讓生命的律動持久、平穩(wěn)而有力。
2025年9月28日,在“世界心臟日”來臨之際,市一醫(yī)院經開區(qū)院區(qū)內一科醫(yī)護團隊走進經開區(qū)鶴問湖社區(qū),開展了一場以“律動不息”為主題的心臟健康義診與科普活動?;顒蝇F場,醫(yī)護人員不僅為居民提供免費血壓、血糖檢測及心電圖篩查,還圍繞冠心病、高血壓等常見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早期癥狀識別和緊急處理等內容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醫(yī)護人員結合真實病例,生動闡釋了高血壓、糖尿病與心臟健康的密切關系,強調了合理膳食、適度運動與定期體檢的重要性?,F場互動熱烈,居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對心臟健康有了更清晰地認識與更積極的防護意識。
二、“律動不息”:不止是口號,更是健康警示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圍內的“頭號健康殺手”。在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數已超過3.3億,每年因心腦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占總死亡人數的40%以上,且發(fā)病呈現年輕化趨勢。
“律動不息”提醒我們:
心臟健康不容忽視,預防應始于年輕之時;
每一次心跳都至關重要,唯有早預防、早發(fā)現、早干預,才能避免生命“驟?!?;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維持心臟穩(wěn)定節(jié)律的“天然起搏器”。
三、心臟的“敵人”有哪些?
“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這些代謝異常問題會悄然損傷血管內皮,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進程,顯著增加心肌梗死和腦卒中風險。
不良生活習慣
吸煙、過量飲酒、久坐、高鹽高脂飲食、長期熬夜等,都會加重心臟負荷。
情緒與壓力
長期處于焦慮、緊張狀態(tài),易導致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引發(fā)心率增快、血壓升高,甚至誘發(fā)心律失?;蛐募」K?。
慢性病管理不當
糖尿病、慢性腎臟病、肥胖等患者如未能規(guī)范治療與定期隨訪,心血管并發(fā)癥風險將顯著增加。
季節(jié)變化
秋冬季節(jié)氣溫驟降,血管收縮、血壓波動加大,心腦血管事件進入高發(fā)期。此時需特別注意保暖、規(guī)律服藥并加強監(jiān)測。
四、如何讓心臟“律動不息”?科學防護指南
科學管控“三高”
定期體檢,遵醫(yī)囑規(guī)律用藥,將血壓、血糖、血脂控制在理想范圍內。家庭自我監(jiān)測有助于及時掌握身體狀況并調整治療。
堅持健康生活方式
飲食:多攝入蔬菜水果、全谷物與優(yōu)質蛋白,嚴格控制鹽、油、糖的攝入;
運動:每周至少完成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自行車等;
戒煙限酒:戒煙可顯著降低心血管死亡風險;
睡眠:保證每日7–8小時高質量睡眠,避免熬夜。
警惕胸痛信號,把握“黃金120分鐘”
如出現突發(fā)性胸痛、胸悶或壓迫感,尤其疼痛向左肩、背部或下頜放射,需警惕心肌梗死,應立即:
停止活動,坐下或平臥休息;
撥打120急救電話,切勿自行駕車就醫(yī);
在醫(yī)生指導下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力爭在發(fā)病120分鐘內開通堵塞血管,最大限度挽救心肌。
定期體檢,早發(fā)現、早干預
建議每年進行心電圖、心臟彩超、血脂、血糖等相關檢查,特別是40歲以上人群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
五、結語:讓心跳,永不缺席
心臟,是生命律動的源泉。它日夜不停地工作,從不“請假”,而我們卻常常忽略它發(fā)出的求救信號。
“律動不息”,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尊重身體、科學管理、積極預防。
讓我們從今天起,少一口咸菜、多一步行走、早一次體檢、多一份關懷,用心守護每一次心跳,讓健康的生命之歌永遠奏響。
世界心臟日,不止在9月29日,更在我們每一天的心臟守護行動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