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享三甲服務:優質醫療資源助力女性骨骼健康管理
在我國,50歲以上女性骨質疏松患病率已達32.1%,而65歲以上女性中,這一數字更攀升至51.6%。值得關注的是,髖部骨折作為骨質疏松的嚴重并發癥,在發生后一年內的死亡率高達20%–30%。絕經后的5–10年,女性骨量流失速度可達絕經前的3–5倍,這一時期實為骨骼健康的“關鍵危機期”。
一、補鈣并非唯一關鍵,兩大婦科因素加速骨流失
1.雌激素水平驟降:骨骼失去“天然保護”
隨著卵巢功能在絕經后逐漸減退,雌激素水平出現斷崖式下降,直接打破骨骼代謝的原有平衡。研究表明,雌激素嚴重缺乏的女性,每年骨量流失率可達2%,到70歲時,骨量甚至可能減少一半。
醫生建議:
? 絕經后女性應定期接受骨密度檢測(推薦DXA方法),特別是存在早發絕經、骨質疏松家族史或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等情況者。
? 激素替代治療(HRT)應在醫生指導下嚴格評估適應癥與禁忌癥,通常建議僅用于癥狀明顯且無相關風險的患者,并盡可能短期使用。
2.婦科相關疾病與藥物影響:不可忽視的骨骼“隱形殺手”
? 乳腺癌治療藥物:如芳香化酶抑制劑(來曲唑等),在抑制雌激素合成的同時,也會加劇骨流失。
? 婦科疾病用藥:用于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的GnRH-a類藥物,可能引起醫源性絕經狀態,造成骨密度快速下降。
?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長期存在的高雄激素水平,可能對骨代謝產生間接影響。
提醒:在接受上述藥物治療,特別是抗癌治療期間,應同步實施規范的骨骼保護措施,例如補充鈣與維生素D,或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雙膦酸鹽類藥物。
二、醫療惠民新舉措:優質資源下沉,守護更近一步
區人民醫院婦科由市一醫院婦科延伸管理,市一院持續派出專家團隊駐點服務。從臨床診療、手術指導、技術培訓到學科建設全面賦能,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與市級三甲醫院同質化的婦科診療服務。這一舉措為絕經后骨骼健康的早期篩查、規范診療和長期管理提供了更加便捷、可靠的保障。
三、2025防治新策略:分層用藥與精準篩查并重
? 基礎用藥:雙膦酸鹽類(如唑來膦酸)仍為一線選擇,每年一次靜脈注射,可持續五年,顯著降低椎體骨折發生風險。
? 高風險人群干預:對于10年內骨折風險預估高于30%的患者,可考慮初始使用羅莫佐單抗等促骨形成藥物,或特立帕肽,后續轉為抗骨吸收治療以鞏固療效。
? 篩查建議:所有65歲以上女性應進行常規骨密度篩查;40–64歲女性如存在低體重、髖部骨折家族史等風險因素,也建議接受個體化評估。
四、構筑骨骼防線:日常三招不可少
1.科學飲食與合理運動
? 建議每日攝入鈣1000–1200毫克(相當于300毫升牛奶、150克豆腐及20克堅果的組合),維生素D 800–1000 IU,每日曬太陽約15分鐘也可促進體內維生素D合成。
? 每周進行不少于3次的負重運動,如快走、太極拳等,同時應避免瑜伽“下犬式”等可能導致脊柱過度屈曲的動作。
2.積極管理婦科疾病
? 乳腺癌患者應在治療期間每6個月監測一次骨密度,必要時遵醫囑啟用骨保護藥物。
? 子宮切除術后女性建議檢測雌激素水平,對于低風險人群,可考慮采用局部雌激素治療以維護骨骼及泌尿生殖健康。
3.預防跌倒,從細節入手
? 注意居家環境安全:在浴室加裝扶手,保持地面整潔無障礙,選擇具有防滑功能的家居鞋。
? 建議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減少因發熱、乏力等不適引發跌倒的風險。
絕經是女性生命歷程中的自然階段,不應被視為健康的終點。如今,隨著優質醫療資源的持續下沉和健康管理意識的提升,每一位女性都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守護好自己的骨骼健康,迎來更加安心、精彩的銀齡人生。
專家介紹:
江濤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
江西省醫學會婦科腫瘤分會委員
江西省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委
江西省宮頸癌質控專家委員會委員
江西省研究型醫院學會婦科腫瘤分會委員
江西省中西醫結合會腫瘤分會委員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西部之光”訪問學者
對婦科常見疾病有豐富的臨床診療經驗,擅長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癥等良性疾病及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等常見婦科惡性腫瘤的診治。
利園夢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科主治醫師
江西省抗癌協會分會委員
畢業于贛南醫學院。從事婦科臨床十余年,在北京友誼醫院進修,擅長子宮內膜異位癥、異常子宮出血、子宮良惡性腫瘤、卵巢良惡性腫瘤等疾病的診治,宮腔鏡、多孔腹腔鏡、單孔腹腔鏡等手術操作。
坐診時間:區人民醫院周一全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