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6日星期一,醫院五樓3號會議室,一場別開生面的講課深深的吸引大家的注意。這是我院首次邀請中國紅十字老師,給我院醫護人員培訓救護知識。

培訓醫師告訴我們必須要知道生要素一循環體征。它主要包括心跳、呼吸和意識。我們必須要知道成人、兒童正常的心跳速率和呼吸速率,還要懂得通過觀察人的眼和手腳倆判斷傷者的狀況。進入現場必須要做的四件事:評估現場、保障安全、緊急呼救、實施救護。在救護程中要堅持“先救命,后治傷”的原則。我們還應該記住“急救不喘氣的,優先大出血的,堵住胸漏氣的”!與生命賽跑我們需要勇氣和智慧。只有正確地把握救護時間,我們才能贏得更多寶貴的生命!
此外,醫師還主要給我們介紹了心肺復蘇(cpr)和創傷救護五項技能。心肺復蘇的基本操作程序:1、判斷意識;2、高聲呼救;3、轉體位4、排除異物;5、打開氣道;6、判斷呼吸;7、口對口吃氣;8、檢查循環;9、尋找部位(胸骨下1/2段);10、胸外心臟按壓:每吹兩次氣,按壓30次胸廓,循環操作直至呼吸心跳恢復。
本次培訓對我們來說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作為醫護人員我們的職責就是救死扶傷,緊急救護就是與時間賽跑,短短的6分鐘卻決定了生命的消失與否。而我們絕不能放棄這微小的機會。古人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在生活中,醫生的數量是有限的,救護車的速度是交通決定的,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會讓一個生命稍縱即逝。因此,更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實際行動起來,掌握急救知識為了每一條神圣的生命。起碼讓我們在面對緊急情況時,能做的不再是無奈和等待。如果人人都行動起來,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讓1%的概率不斷朝著100%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