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生命活水風濕病醫院成功救治一例27歲肺栓塞患者,患者術后恢復良好,已于近日順利康復出院。
11月2日,市一醫院風濕病醫院結締組織病科主任江敏接到一位曾在醫院治療過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電話,電話中患者主訴有咳嗽,出現氣短2天,且活動后加重,江主任詳細詢問了解病情后,考慮患者可能有出現血栓塞的風險,當即告知需即刻入院接受治療。
因患者病情緊急,江主任緊急協調院內醫務力量,為患者診療開通了綠色通道。與此同時,江主任也立刻從家中趕到醫院與晚值班醫生曹亞萍一起對患者展開救治,檢查提示,患者凝血功能D-二聚體輕度升高,因患者既往有右側腘動脈閉塞的病史,經患者及家屬同意后夜間行肺動脈CTA檢查,檢查結果顯示雙肺肺動脈栓塞,該病十分危急,當即為患者予以抗凝、改善循環等治療。
在為患者完善下肢彩超,明確了肺栓塞的源頭是來自下肢深靜脈血栓后,江主任聯系活水院區普外科張開華主任對患者病情進行了評估,有介入治療指征。次日,曹亞萍醫生放棄下夜班的休息時間主動跟車120將患者送至活水院區普外科,普外科張主任評估患者病情后,迅速為患者實施了手術治療,術后患者恢復良好,已于近日順利康復出院。
圖1 肺動脈CTA(紅圈內或箭頭所指為肺動脈內栓子)
據江敏主任介紹,肺動脈栓塞又叫肺栓塞,是內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動脈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環障礙的臨床病理生理綜合征。肺栓塞的發病率很高,在心血管疾病中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壓。在美國的死亡率占整個死亡原因的第三位,僅次于腫瘤和心肌梗死。不經治療的肺栓塞死亡率為20%~30%,診斷明確并經過治療者死亡率可降至2%~8%。肺栓塞的栓子以周圍靜脈或右心腔栓子脫落,順血流阻塞肺動脈最為常見,75%~90%的肺栓塞栓子來源于下肢深靜脈血栓(DVT)。促進靜脈血栓形成的因素有:手術、缺少活動、創傷、肥胖、高齡、妊娠、產后、中風、脊髓損傷、中心靜脈導管留置等。
圖2 肺動脈血栓示意圖
為不斷總結臨床經驗,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結締組織病科對該患者的救治工作結束后,江敏主任組織全體醫護人員學習了《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發生靜脈血栓栓塞事件的風險》,研究顯示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發生肺栓塞和深靜脈血栓的風險分別是正常人的14倍和11倍。血流淤滯、血管內皮受損以及血液高凝狀態是血栓形成的三要素。
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出現靜脈血栓事件的病因及發病機制相當復雜,其一、原發病病情活動(系統性紅斑狼瘡活動、狼瘡性腎炎、累及血液系統);二、繼發抗磷脂綜合征、低白蛋白血癥、高球蛋白血癥等多項因素;三、其他因素: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所導致的糖、脂代謝異常,肥胖、久坐、長期臥床引起的血液淤滯,高血壓、吸煙、感染等導致的血管內皮損傷,高血脂、腫瘤、外傷、妊娠、V因子Leiden點突變等先天性疾病導致的血液高凝狀態。我們分析該患者存在的因素有原發病活動、狼瘡性腎炎、服用糖皮質激素、肥胖(BMI 29.2kg/m2)、生活作息不規律(經常熬夜)、缺少運動等因素引起他的下肢血栓形成,進而出現肺栓塞。提高臨床醫生對于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血栓風險的認識,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做到早期識別、及時干預、最終改善患者預后。
圖3下肢深靜脈血栓脫落出現肺栓塞
江敏主任表示,肺栓塞的患者會突然發生不明原因的虛脫、面色蒼白、出冷汗、呼吸困難、胸痛、咳嗽等,并有腦缺氧癥狀如極度焦慮不安、倦怠、惡心、抽搐和昏迷。下肢血管血栓形成的表現有小腿肚腫脹、疼痛、麻木、靜脈曲張處疼痛變硬等等。倘若出現以上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及時排查,有助于肺栓塞的早期發現和及時治療,減少對患者身體的傷害。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生命活水風濕病醫院/曹亞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