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老年人在生活中總是會出現膝蓋腫脹疼痛的癥狀,特別是在爬樓梯或長時間站立、行走之后,膝蓋腫脹疼痛癥狀更為明顯,不僅造成了生活上的不便,更重要的是損傷了膝關節,這很可能是由于患了膝骨關節炎導致的。
膝骨關節炎隸屬于中醫學“弊病”范疇,已有的證型調查表明,風寒濕邪和肝腎虧虛是膝骨關節炎的基本病因,艾灸療法具有祛風散寒、溫經通絡、除濕止痛之效,是一種臨床常用的中醫特色治療方法,研究已經證實艾灸能從多個途徑保護關節軟骨、減輕關節疼,改善關節功能,而最近九江市風濕病醫院中西醫結合風濕免疫科開展的培腎通痹灸,則是在大量臨床病案中發現改變艾灸的部位和穴位,可以更加提高治療效果。
【調理原則】
祛邪通絡扶正
患者體內邪氣旺盛的時候,在邪氣在和正氣的較量中占上風的情況,所以我們要祛除邪氣,邪祛就是扶正,通過祛除邪氣,從而疏通局部的經絡。
第一步 溫元通脈
溫養自身元氣,疏通氣血經絡
關元:補腎培元、溫陽固脫
大椎:解表通陽、補虛寧神
第二步 俞募同調
俞穴是臟腑經氣輸注于背部的輸穴,位于脊柱兩側。募穴是臟腑經氣匯集于胸腹部的輸穴,分布于胸腹部。臨床上常常將病變部位的俞、募穴配合運用,以發揮其協同作用。
京門:益氣壯陽、健脾通淋
腎俞:補腎助陽、外散腎熱
第三步 病癥特效
在病癥發病的附近,按壓局部的時候有腫脹疼痛等感覺。
阿是穴:以痛為腧,有痛便是穴
內外膝眼:活血通絡、舒利關節
其中京門、腎俞、內外膝眼身體左右都有灸量5-10分鐘每穴,微汗為宜灸法定點回旋灸調理周期每天1次,5-15天,根據自身情況調整。
還可以通過適當鍛煉的方法來改善病情。下面就來了解一下,膝骨關節炎怎么鍛煉。
1.適當的有氧運動:骨性關節炎的患者如果癥狀并不嚴重,疾病處于穩定期,可以選擇適當戶外運動的方法來改善病情,比如散步、慢跑、游泳等運動方式來進行身體鍛煉,不僅能夠提高人體免疫力,而且對于患者的關節疼痛和活動受限,都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2.進行股四頭肌的肌肉訓練,具體方法是病人坐在椅子上,踝關節向上使勁勾,下肢伸直、抬高,堅持5-10秒之后緩慢放下,休息3秒鐘之后進行下一次,30次為1組,每天做3組,堅持3個月。
九江市風濕病醫院/劉圣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