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7月28日,是第十二個“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題是:“積極預防,主動檢測,規范治療,全面遏制肝炎危害”。為了提高人民群眾對肝炎的認識,維護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市一醫院開發區分院接種門診開展了“世界肝炎日”宣傳活動。
活動旨在號召公眾積極主動接種肝炎疫苗,主動進行體檢了解肝臟健康狀況,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規范的抗病毒治療,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對人類健康的威脅。
此次活動內容包括健康咨詢、資料發放、宣傳標語、LED顯示屏等形式。在宣傳活動期間,工作人員通過發放宣傳資料、現場咨詢、現場講解教育等方式宣傳肝炎相關知識,營造全民抗擊疾病、維護生命健康的氛圍。
一、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肝炎病毒可分為甲、乙、丙、丁、戊型。甲肝和戊肝多為急性發病,一般預后良好。乙肝和丙肝病程復雜,遷延成慢性后可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癌。
各型病毒性肝炎臨床表現相似,急性期以疲乏、食欲減退、肝腫大、肝功能異常為主,部分病例出現黃疸,慢性感染者可癥狀輕微甚至無任何臨床癥狀。
二、病毒性肝炎的傳播途徑和預防
甲肝和戊肝主要經消化道傳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發流行。乙肝和丙肝主要經血液、母嬰和性傳播。例如,輸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未經嚴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針頭(如注射毒品等),侵入性醫療或美容器具(如文身、穿耳孔等),共用剃須刀和牙刷,與感染者進行無保護性行為,攜帶病毒的孕產婦可將病毒傳染給新生兒。
丁肝的傳播途徑與乙肝相似,與乙肝病毒同時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礎上才能感染。
三、接種疫苗是預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
我國實施新生兒免費接種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種3針,其中第1針應在出生后24小時內盡早接種。
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及時接種首針乙肝疫苗。除新生兒外,成年高風險人群如醫務人員、經常接觸血液及血液制品人員、托幼機構工作人員、經常接受輸血及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職業易發生外傷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者的家庭成員,男性同性性行為者,有多個性伴者或注射吸毒者等也應該接種乙肝疫苗。
四、母嬰阻斷措施可有效預防乙肝母嬰傳播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的孕產婦在妊娠或分娩的過程中,有可能將乙肝病毒傳染給胎兒或新生兒。感染時年齡越小,轉化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風險越高,因此開展乙肝母嬰陰斷的意義重大。
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孕產婦應確保住院分娩,盡量減少新生兒暴露于母血的機會。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陽性孕產婦所生新生兒,應在出生后24小時內盡早接種首針乙肝疫苗,同時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照乙肝疫苗免疫程序完成后續劑次接種。高乙肝病毒載量孕婦,可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接受規范的抗病毒治療。
五、如何預防肝炎?
不同類型的肝炎,其預防措施有所不同。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做到哪些?
1、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預防
主要是注意飲食和飲水衛生,烹飪時要將食材徹底煮熟,避免飲用生水。
2、乙型肝炎的預防
主要是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3、丙型肝炎的預防
避免共用,未經嚴格消毒的易損害皮膚、造成血液交叉感染的器械,如針、牙具、剃須刀、美容針和牙鉆等。
4、酒精性肝炎的預防
不要過量飲酒,最好不要飲酒。
5、脂肪性肝炎的預防
增加運動,控制飲食總量。在日常飲食中,達到八分飽、九分飽即可。
6、避免濫用對肝臟有直接損害的藥物,如激素、抗生素等。
六、病毒性肝炎應進行規范化治療
病毒性肝炎患者應遵從醫囑,進行規范化治療切忌自行停藥或輕信虛假廣告,甲肝和戊肝絕大多數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經及時規范治療,多數患者半年內可完全康復。少數重癥患者有肝衰竭危險,應予以重視。
乙肝容易轉為慢性,目前尚無有效藥物可完全清除乙肝病毒,但經規范的抗病毒治療,可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復制,延緩和減輕肝臟損害,阻止肝硬化、肝癌及其并發癥的發生,改善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命。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開發區分院/萬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