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秋雨一場涼,夏季的炎熱逐漸退去,秋高氣爽,風高物燥。此時重要的養生原則就是“順時養生”。只有順應秋季節氣的特點,才能保證旺盛的精力與活力。
肺應秋氣,養陰潤燥,“燥”是中醫學中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燥為秋金當令之氣,故又名“秋燥”。中醫認為,“燥性干澀,易傷津液”,意思就是燥邪為干澀之病邪,侵犯人體,最易損傷津液,出現各種干燥、澀滯的癥狀;而“肺為嬌臟,喜清潤而惡燥”,意思就是我們的肺喜歡潮濕而不喜歡干燥的環境,氣候或環境炎熱干燥時,肺氣就會失去津潤,進而宣發與肅降的功能受到影響,出現干咳少痰、鼻咽干燥,唇干口渴等肺燥的癥狀。肺主皮毛,燥邪導致皮膚和毛發失去了滋潤,出現皮膚干澀、毛發枯燥等。并且,由于肺與大腸相表里,肺津耗傷,大腸失潤,傳導失司,還可現大便干燥等癥狀。因此,秋季要特別注重防燥養肺,下面市風濕病康復中心就教您如何有效防秋燥。
1、飲食調養
根據中醫學理論,五臟之肺臟對應五色之白色。因此,秋季常吃白色食物可收到潤肺之效果。生活中可選擇白蘿卜、白菜、冬瓜、百合、銀耳、蓮藕、蓮子等食物。腸胃虛寒之人在秋季則應該少吃白菜和白蘿卜等白色食物。過敏體質者在選擇食物時應以溫性、補氣的白色食物為主, 如白蓮、山藥、百合等。
2、情緒調養
秋季萬物開始蕭條,人們在瑟瑟秋風、陣陣秋雨中見景生情,又加上晝短夜長,情感容易悲傷,所謂“悲秋”。古人認為秋季內應于肺,悲易傷于肺,肺氣不宣暢也會影響情緒,二者相互影響,形成悲秋情懷。曾有醫學報道,在秋季,神經衰弱、抑郁癥和精神分裂等患者容易發病或加重病情。所以在秋季要保持心情平和,少生閑氣,遇事多寬容。
3、運動調養
秋季天高云淡,氣候清爽,是進行健身運動的大好時節,但不可肆意妄為,仍需選擇與秋季 六節氣相應的健身運動項目,如習練傳統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等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或者登高、秋游、慢跑等。
4、自我按摩
自我按摩,防“秋燥”之侵害。如壓揉承漿:承漿穴位于下唇凹陷處,用食指指腹用力壓揉,口腔內就會涌出分泌液,這樣不僅可預防秋燥,在分泌液中還有延緩衰老的腮腺素,可使老人面色紅潤。此外,還可以咀嚼鼓漱:晨起和睡前做上下顎運動,閉嘴,舌抵上顎,鼓漱一百次,使津液滿口,徐徐咽下,咀嚼時,胃腸血流量增加,可抵御秋季涼氣對胃腸的損傷。
九江市風濕病醫院/管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