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是一種發病率很高的惡性腫瘤。腸癌是目前中國城市發病率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癌癥,主要包括結腸癌與直腸癌兩大類。結腸、直腸比鄰,者的腫瘤有很多共同之處,所以統一稱呼。如果能早發現,早期結直腸癌治療后效果非常好,5年生存率是90%。今天就帶您了解一下相關知識吧!
這些人是大腸癌的高危人群:
1.家族史:家族成員中有人患過大腸癌,尤其是直系親屬患大腸癌,屬于大腸癌的高危因素。
2.生活方式:長期高蛋白質、高脂肪、低纖維素的飲食習慣,缺乏體育鍛煉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病率。
3.炎癥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等一些腸道慢性炎癥的病人容易患大腸癌。
高危人群檢查建議
1.推薦40歲左右開始接受大腸癌的篩查,平均每3~5年復查一次。
2.若有發現腺瘤或惡變的息肉應及時切除,持續3年每年復查,然后每3~5年復查一次。
非高危人群檢查建議
1.推薦50歲以上都應該做一次腸鏡檢查,若沒發現問題,以后可以每10年左右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2.若檢查時發現有息肉,切除后的前3年應該堅持每年復查一次。
3種方法排查大腸癌
1.肛門指檢、大便潛血檢查
距離肛門7厘米以內的腫瘤,90%可通過肛門指檢發現。80%的結直腸癌患者都有便血情況,且半數無法通過肉眼看到,卻可通過大便潛血檢驗查出。
2.腫瘤標志物 CEA 和CA19-9
如果發現其數值較高,我們早期發現腸癌提供依據應做進一步檢查。
3.腸鏡檢查
高危人群應遵醫囑,每年按時做腸鏡。一般人群建議45歲開始,毎隔3~5年做1次。
結腸癌6個早期信號
1.排便習慣的改變
右半結腸癌時表現為早期糞便稀薄,有膿血,排便次數增多,交替出現的腹瀉與便秘;而左半結腸癌則多表現為排便困難,并隨病情的發展而不斷加重。
2.大便性狀改變變細、血便、黏液便等。
3.消化道癥狀
腹脹、不適或消化不良等癥狀。其中右半結腸癌時,多為右下腹部不適或隱痛。
4.腹部包塊
50%左右的患者可發現腹部包塊,質硬、形體不規則,晚期結腸癌由于癌腫浸潤較甚致使包塊可固定。
5.糞便帶血或粘液
右半結腸癌時,出血量小且由于結腸的蠕動使之
與糞便充分混合,導致肉眼觀察不易看出,但隱血試驗常為陽性;而左半結腸癌則其出血和粘液不與糞便相混,約有1/4的患者可在糞便中肉眼觀察到鮮血和粘液。
6.貧血及全身癥狀 如消瘦、乏力、低熱。
那怎么才能防治呢?防腸癌記住三個三
1、30歲后每年一次腸道體檢
對付癌癥的最好辦法就是預防,30歲后每年做次大腸癌篩查很有必要。
2、每天3種高纖維果蔬
預防大腸癌要減少精細食物的攝入,多吃粗纖維
食物。堅持每天至少吃三種高纖維果蔬,如芹菜、西蘭花、韭菜、菌菇類、紅薯、玉米、蘋果等。
3、每天運動30分鐘
運動少,腸胃蠕動慢,會增加腸道癌變風險。經常鍛煉可以顯著降低腸癌危險,每天運動30分鐘就可以使容易癌變的腸道息肉減少三分之一。
胃腸道疾病患者應該 “少渣飲食
少渣飲食也稱“低渣飲食”。“渣”指的是任何不能被消化而留在腸道里以形成大便的食物成分。少渣飲食是指上述食物成分含量很少,易于患者消化、吸收的飲食。
少渣飲食適合什么樣的患者?
1.各種急性腸炎、炎癥性腸病、傷寒、痢疾患者;
2.結腸憩室炎、腸腫瘤患者;
3.消化系統少量出血患者;
4.腸手術前后患者;
5.腸、食管腔狹窄患者;
6.食管靜脈曲張患者。
“少渣飲食”的飲食原則
1.限制膳食纖維的量
盡量少用或者不用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蔬菜如芹菜、韭菜等,水果如菠蘿等。
2.每次進餐數量不宜多,以少量多餐為宜
根據患者病情給予少渣半流質或少渣軟食,及時轉為普食。
3.烹調方法
選擇的食物應該是容易消化的,將食物切碎、煮爛,忌用油炸、油煎等烹調方法,避免使用調味料如辣椒等。
4.必要時可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制劑
因限制蔬菜和水果,飲食營養素難以平衡,易引起維生素 C 和某些礦物質的缺乏。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開發區分院/李文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