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疫情防控工作重心,從防控感染轉到醫療救治,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開發區分院中西醫結合風濕免疫科的全體醫護人員為了保佑健康,他們舍小家,顧大家,科里發生了許許多多一幕幕感人的瞬間。
“老爺爺你記得吃完飯休息后就趴在床上,”“阿姨,您上完廁所后也在床上趴會,”除了每天吃飯活動時間,當你走進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開發區分院中西醫結合風濕免疫科時,每一個新冠患者病房時,看到最多的是患者趴在床上的姿勢,很多患者對為什么用這個姿勢呢?下面我給大家講一下。
這個姿勢稱俯臥位通氣,利用翻身枕或徒手操作,使患者俯臥位進行通氣,改善呼吸缺氧狀態,主要原則為有效改善肺通氣血流比例失調,能解除肺對背側肺組織的壓迫,促使背側萎陷肺泡擴張,而且俯臥位通氣后胸骨承擔心臟重量,也解除了心臟對肺的部分壓迫,有利于肺的復張,在重力作用下,使肺及氣管內的分泌物得到引流,而且減少心臟和縱隔對下垂肺區的壓迫。在病區中,有著不同年齡階段,他們有著不同的文化程度。如何讓患者們能夠理解、掌握并規范落實俯臥位通氣以促進康復,是我們中西醫結合風濕免疫科每天非常重要的任務。
推廣中,也遇到了工作中的難題,有位奶奶長期高血壓、冠心病病史,俯臥位時感覺非常不舒服,表現出強烈抵觸情緒,很不愿意配合。考慮他年齡大,肺情況很差,為了盡快康復,我們醫護耐心地和其交談,解除他的焦慮情緒,緩解俯臥位帶來的不適。俯臥位通氣在我科同樣也收取到良好的療效,有位病毒性肺炎的病危患者,血氧一直維持在80%左右,后來采取俯臥位通氣后,患者血氧一直維持在93%以上。
每天要確保患者俯臥位通氣至少12小時以上,部分患者需要達到16小時,病區我們要定時對每一個患者指導、督促和宣教溝通俯臥位通氣,同時對每個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中西醫結合風濕免疫科多位患者查房至少就是一個多小時,醫護雖然說得口干舌燥、防護服里面的衣服也濕透了,但是卻非常欣慰。功夫沒有白費,看著患者經過醫護反復指導、巡視、講解下,俯臥位通氣規范執行率越來越好,大家覺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俯臥位通氣是目前重癥醫學領域針對ARDS等嚴重肺部疾患改善通氣狀態、糾正低氧、促進肺復張的有效治療手段之一。目前,在國際上已廣泛應用。患者除了有經口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外,身上還有胃管、尿管、深靜脈置管等,同時患者身上還連接了心電圖、測血壓袖帶、血氧探頭,翻身的時候要注意保護好這些管路,翻過來后還要固定好患者頭部位置,防止氣管插管彎折,保證病人的呼吸道通暢,還要給身體受壓部位墊軟枕,防止皮膚壓迫損傷。因為患者管路多,難度較大,這種治療方法是個技術活,也是個體力活,為保證俯臥位過程中患者“從頭到腳”的安全性,七八個醫護人員在患者床旁,經過努力,患者順利改變了俯臥位姿勢,為醫院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為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開發區分院/劉圣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