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新冠疫情放開以來,預防和治療新冠已經成為當前的重點,而風濕病患者的用藥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的免疫系統整體受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感染新冠的風險與普通人群相比要稍高,而風濕病藥物治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當前的前沿研究中發現,有一些風濕病藥物同時具有抗新冠的治療作用,本文對于當前抗風濕藥物作為治療新冠潛在治療方案的藥物進行了詳細匯總總結。為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提供治療依據,緩解患者心理顧慮,更規范合理使用抗風濕藥物。
一、氯喹/羥氯喹
氯喹和羥氯喹是廣泛使用的抗瘧疾藥物,該藥物能夠干擾不同病毒(包括SARS冠狀病毒)生長和傳播。在臨床可接受的濃度下,氯喹能夠增加病毒/細胞融合所需的內體pH值,抑制toll樣受體活性,并干擾細胞受體ACE2的終末期糖基化,對病毒受體結合產生負面影響,導致藥物對SARS冠狀病毒感染的進入階段和進入后階段都有潛在影響。因此,氯喹最近被納入了中國目前正在進行的至少10項隨機對照試驗,在各種方案下與上述抗病毒藥物聯合治療COVID-19。來自100多名患者的中期結果表明,氯喹在改善肺部影像學表現、抑制肺炎加重、促進病毒轉陰和縮短不同嚴重程度的疾病病程方面優于對照治療。最近,在基于藥代動力學模型(PBPK)的體外研究中,羥氯喹被證明比氯喹更有效3倍。
二、IL-6和IL-1受體抑制劑
如前所述,在大多數嚴重的COVID-19感染病例中發生的ARDS主要是由與病毒復制和肺損傷相關的促炎介質(CRS)的大量釋放引起的,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這些細胞因子的高水平與淋巴細胞的絕對數量呈負相關,存活的T細胞功能衰竭。由于針對病毒感染的有效免疫反應取決于細胞毒性T細胞的激活,CRS可能與病毒清除減少有關,從而導致COVID-19惡化。IL-6和IL-1在這種高炎癥性疾病中起著關鍵作用,這表明它們的阻滯劑可能能夠用作SARS-CoV2相關間質性肺炎的治療方案。
托珠單抗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已在中國獲批,IL-6抑制劑sarilumab的公司最近宣布有意進行一項類似設計的研究。確定COVID-19感染期間CRS的獨特定義對于更好地定制重癥患者的管理至關重要。
三、腫瘤壞死因子(TNF)抑制劑
如前所述,SARS-CoV感染與ACE2表達下調以及導致肺損傷的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活性增加有關。此外,病毒刺突蛋白能夠誘導TNF-α轉化酶(TACE)依賴性的ACE2外膜脫落,這對于病毒滲透到細胞內至關重要。由于這一過程似乎與TNFα的產生嚴格耦合,因此假設使用TNF抑制劑可以有效減少SARS-CoV2感染和隨之而來的器官損傷。
四、Janus激酶抑制劑
JAK抑制劑巴瑞替尼在經批準的RA治療劑量(每天2~4mg)獲得的血藥濃度下能夠有效抑制AAK1和GAK。作為JAK 1和JAK 2的選擇性抑制劑,巴瑞替尼還能夠對COVID-19期間更嚴重的間質性肺炎的CRS(包括IL-6和干擾素γ)引起的宿主炎癥反應產生重要的抑制作用。
結論
新冠流行是一種突發衛生事件,不可避免地影響到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復雜疾病的管理。RA作為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癥性疾病,其感染風險高于一般人群。合成和生物疾病修飾藥物的使用與嚴重感染發病率的潛在進一步增加有關,但RA疾病活動性控制不良是一個更大的感染風險因素。因此,即使在新冠爆發期間,也應鼓勵RA患者繼續治療。
九江市風濕病醫院/姬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