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倫正)近日,市一醫院開發區分院外一科成功救治一例骶尾部及雙側髂部多處壓瘡并感染高齡患者。
70歲的患者羅婆婆,因患老年癡呆,近一年出現下肢乏力致長期臥床,半年前出現骶尾部及雙側髂部皮膚紅腫、潰爛,未引起重視。自行在家換藥處理,導致創面不僅無好轉且繼續加深便在親戚的介紹下來到市一醫院開發區分院就診。
外一科劉志武主治醫師接診后詳細詢問患者病史及患者家庭情況后,了解到該患者高齡并合并多種基礎病,且創面黑色焦痂及膿性分泌物較多。根據患者病情,外一科團隊為患者制定了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分多次行壓瘡清創術+VSD引流裝置+帶蒂皮瓣轉移術等。經過兩個月的系統性治療,現患者多處壓瘡面恢復良好,已經于近日出院。
術前術后效果對比
科普小知識
一、壓瘡是什么?
壓瘡是指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局限性損傷,通常發生在骨突出部位,一般由于局部皮膚長期受壓引起。
二、容易發生的人群及部位
昏迷及癱瘓病人、臥床不起體質衰弱病人、骨折后長期固定或臥床病人、大小便失禁病人,易發生在骨凸起的部位,如骶尾部、坐骨結節、肩胛骨、足根部等。
三、壓瘡預防誤區
預防壓瘡不要按摩,不要使用含堿性的肥皂,不要使用橡膠氣圈和烤燈等。
四、正確預防措施
1.使用氣墊床、減壓墊及壓瘡敷料,并保護骨隆突處。
2.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床單位清潔干燥無碎屑。
3.坐位、半臥位時防止身體下滑,每次不超過30分鐘,平臥位時至少2小時翻身一次,解除壓迫。一般側臥或床頭抬高以不超過30°角為宜。
4.翻身時最大限度抬起病人身體,避免拖、拉、拽等動作。
5. 增加高蛋白、高熱量等食物的攝入,提高機體免疫力。